
圖說:這是陜西涇陽縣一個姓“第五”的村子。這個村子的人大多姓“第五”。這是我們的攝影師馬宏杰給他們拍的一張集體照。
今天是星期天,但我們編輯部許多編輯正在工作。圖片編輯馬宏杰正在陜西的一個村莊工作。因為那個村有上千人姓一個奇特的姓:第五。按照我們計劃,他要把那個村的人都動員起來,在村里排張集體照。這種圖片有意思,一是現(xiàn)在很少看到集體照了(有個行為藝術家專門拍集體照,我看了一些,很有意思),二來這姓很奇怪,很多人不信有此姓,可以作證,雖然攝影師都愿意將圖片看做藝術,而不是證據(jù),但此照片應該除外;再說姓第五在基因上應有共同的成分(雖然已經(jīng)稀釋的很微少),說不定在圖中有科學家能找出他們共同的某種性狀,這也是對遺傳學的貢獻。
尹杰和吳晶昨天去了天津,因為她們要帶攝影師去拍天津電視臺5個姓李的最佳主持人,據(jù)說十個最佳,5個姓李,這張照片一下子就能把李姓做為中國第一大姓這種現(xiàn)象揭示出來,這叫“一景道破真實”。全國4千多個姓,10個最佳就有五個姓李,可見李姓之多。能拍成這張圖片,還要感謝尹杰的先生他媽,北廣的教授,在電視臺有人緣,學生多,是她給聯(lián)系的。本想在北京找一百個叫劉波或李剛的,拍一張大片,因為據(jù)說全國僅網(wǎng)民就有一百多萬叫劉波和一百多萬叫李剛的。但很難操作,劉波和李剛不愿來,因為有人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十大俗名》,影響甚廣,十大俗名劉波和李剛名列第一第二。其實不應說這是俗名,名字是爹媽起的,俗名的名聲卻讓孩子背著,這不公平。但據(jù)說香港對此也有說法,把這種名說成是“菜市場名”,說是你到菜市場一喊這種名字,往往有幾個人同時答應。
小馬打來電話,說錢不夠了。因為給姓第五的人拍集體照需要付費,我馬上安排人給他寄錢。想想就他一個人在那里做這事,也夠難的了。盡管后方有編輯楊嘉銘幫他聯(lián)系,但現(xiàn)場還要靠他一個人組織,溝通,還要拍照,這有些像導演張藝謀了。除了這個大場面的,我們還希望小馬到學校去,找?guī)讉姓第五的小孩,比如說五個吧,站成一排,手捧獎狀,上面寫著:在什么什么比賽中:第五xx獲得第一名,一直到第五XX獲得第五名,這張圖片如果拍了,那還是挺有意思的。
我們二月的主打是“百家姓”,開始時我們關注大姓,比如李、張、劉、趙等,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小姓和奇姓更有意思。我們策劃了一個小姓和奇姓的大聯(lián)歡。
昨天星期六是地理大講堂開講,我講第一講,題目是“解讀舊風景,建構新景觀”。前天晚上做ppt文件做到下半夜4點。回來睡了一會,起來繼續(xù)修改ppt文件,一直到開講。這中間還抽空把葛健雄老師的稿子看了,因為編輯部那邊耿菲琳雖然懷孕但也來了,正在等著我的意見。葛教授寫姓氏與移民和遷徙的關系,要說的是中國的姓氏為什么是現(xiàn)在這樣分布的,因為袁義達教授那里已經(jīng)做出了中國現(xiàn)在一些大姓的分布圖。葛教授是歷史地理研究的權威學者,這方面正是他研究的領域。
講座完,一些難得見面的會員朋友聚餐,我哪能不去,但我知道尹杰正在找我,因為我們找的姓“毛主席萬歲”這幾個字的人全來了,有幾個是從外地請來的。“毛主席萬歲”這幾個字,姓“主”和姓“歲”的很難找,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都找到了。吃飯前,尹杰讓我去編輯部,原來攝影師耿義還有小駱都在,尹杰說:原計劃把這幾個姓“毛主席萬歲”的人帶到北京798工廠“毛主席萬歲”的大標語下,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姓下拍一張。但到了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不行,場面太大,標語太高,人太小。后來又想,買一張文革期間的招貼畫,毛主席在天安門上揮手,下面寫著“毛主席萬歲”,讓這幾個人手拿這畫拍一張。尹杰派小駱去潘家園古董市場去買畫,買回來了。桌子上一摞毛主席的畫,我翻看了一下,很失望,因為這些畫下面的標語沒有一個是簡單的“毛主席萬歲”,而是毛主席前面有一堆形容詞:偉大的導師、偉大的舵手,偉大的統(tǒng)帥,還有“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等等,問題是我們想一一對應,尹杰他們費盡周折,才找到“毛主席萬歲”,哪里去找:偉大的導師……啊。

圖說:這是美編介彬設計的姓“毛主席萬歲”這幾個姓的人的拍照效果圖。

圖說:毛主席萬歲這幾個姓最難找的就是“主”和“歲”,其他三個姓很多。我們的圖編小馬來到歲坡村,這個村大部分姓“歲”,看這張糧食補助的名單就知道了。最后來北京拍“毛主席萬歲”的是這個村出去到廣州讀書的大學生。

王彤去了河南,傳來的消息喜憂參半:姓“柴、米、油、鹽、醬、醋、茶 ”的 進展還順利,但是拍攝姓“上、下、左、右”這四個姓遇到困難,比如“下”,去了那個村,原來是姓“夏”,不是“下”。這個“夏”就沒意思了。“東、西、南、北”也遇到困難,“個、十、百、千、萬、億、兆”還算順利,尹杰給他們都買了鈔票,讓他們手拿代表他們姓氏的鈔票來拍一張,很喜慶,就算給讀者拜年了:恭喜發(fā)財!

這位姓“米”的小伙子,抱著一帶“米”代表自己的姓氏。

圖說:姓“油”的老漢拿著一桶油,拍了這張照片。油桶太脹了,攝影師去村里的小賣店給老漢又買了一桶金龍魚的油,重新拍了一張照片。


拍照后,攝影師小馬和這位姓”醋”的小伙子合影留念。

這位先生拿起戶口本,告訴攝影師我姓“茶”。
“鹽”和“醬”都找到了。我們要拍一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組合沒有問題了。我這里采用的圖片是我們雜志采用剩下的一些邊角余料。精彩的圖片將在二月的“中國姓氏探密”中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