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中國青年報》稱,教育部高教評估中心主任劉鳳泰:沒有評估機制學校就不能發(fā)展。 教育部開展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已經(jīng)成為高校工作的重點。評估的重要意義自不待言,評估的巨大成效也有目共睹,但社會上對評估也存在著一些異議,有的甚至是否定性的意見。 本人覺得對于高校評估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并不能一味認為評估就是對高校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也要看看這個高校評估所帶來的副作用。 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輪的高校教學評估制度,而且每年公開發(fā)布一次全國高校教學基本狀態(tài)的相關數(shù)據(jù)。本科院校(每年約200所)的教學評估由教育部統(tǒng)一領導,由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織實施;高職院校的教學評估由各省區(qū)市教育廳(委)統(tǒng)一組織。但是,教育部還要組織專家進行抽查評估(每年約50所)。(新華社) 根據(jù)教育部有關消息,現(xiàn)在我國所推行的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早在1994年就已經(jīng)開始試點,到2002年總共評了254所高校,2003年教育部確立了5年一輪的評估制度,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評估了300所高校。 國家評估直接關系到政策優(yōu)惠、資金劃撥以及生源和當?shù)卣姆龀至Χ鹊取?梢灶A見,教育部評估結(jié)果的公布將會成為官方的“排行榜”,其對社會和高校的沖擊,將大大超過大眾評估以及民間的“排行榜”,這明顯是帶有某種“政績沖動”。 有某些高校在利益面前是注定要迷失,高校本科教學評估這本“好經(jīng)”往往會被高校給“念歪”了,嚴重走樣幾乎成了一出鬧劇,跟讓人立即聯(lián)想到了當前的高校的學術腐敗。這些這個評估問題是需要社會反思。 現(xiàn)實上,有某些高校的做法實在讓人心寒,為了讓教育部的評估上面打上“優(yōu)秀”,學校領導們費盡心思,主允許迎評成功不允許失敗,甚至給每個教職工立下軍令狀,“誰把事情辦砸了,誰就得走人”。 這為了哪般?不就是為了高校的利益嘛。只有弄到了評估“優(yōu)秀”,這些高校才有面子去跟有關部門要錢搞發(fā)展。時下,我們不難看到的是很多高校只是在高校的環(huán)境、硬件措施下功夫。有的高校雖然在得到評估優(yōu)秀,但是軟件建設還是一片空白,比如某大學設有主持人專業(yè),學校的廣播站卻是話筒加大喇叭。這樣簡陋的設備,學生不可能在學校學到什么東西;還有一個就是學校的圖書館為了參加評估竟然向其他高校借書,里面的書雖然達到了要求,但連“四大名著”都不能保證幾個版本的完整。不過,學校的環(huán)境卻是“花園式”。 為了參評,不惜一切代價這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做法,這些熱衷參評的高校在準備材料迎評的期間都是把很多事情都放下來,包括教學、一些不太重要的科研等,這就脫離了高校評估“參評促改”的思想。不過,像復旦大學從來就沒有參加過評估,重點放在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任務,不想花時間在這個評估上,據(jù)了解在明年才參加。 某些人可能因為看到了某些學校在處理這個評估問題的時大量造假,其性質(zhì)的走樣讓很多人反感。但是評估也是會帶來一些讓人看得到的好處,學校現(xiàn)在儀器設備更新了,圖書量增加了,管理也規(guī)范了,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了。至于學生,由于他們是評估的最大受益者,一部分人是贊成評估的。 評估造假,不管是高校領導的“政績沖動”,還是給高校帶來好處。我們都是應該理性對待高校這塊熱的“臭豆腐”,俗話說得好:“心急難吃熱豆腐”,高校評估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評估的目的,做到去其糟粕,留取精華。讓高校評估回到原本目的意義,這個才有實際意義。 |
| 歡迎光臨 電子科大論壇-非清水河畔 (http://www.hallmark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