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什么是天然水晶?
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sio2),而硅(silica)也是占地球地殼組成成份65% 以上的最主要礦物。其中,還含有各種微量的金屬,所以會造成各種不同顏色的水晶;而水晶也會廣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種礦物共生在一起,如云母、長石、方解石、電氣石、金紅石、花崗巖等等。
![]()
水晶的生長環(huán)境,多是在地底下、巖洞中,需要有豐富的地下水來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飽和的二氧化硅,同時此中的壓力約需在大氣壓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溫度則需在550-600℃間,再給予適當時間,水晶就會依著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則,而結晶成六方柱狀的水晶了。通常,在人為控制的理想環(huán)境中,即是物理、化學條件都符合上述條件的狀況下,水晶的生長速度約為每天0.8毫米(mm)。這也是許多人造水晶的實驗室、工廠的標準生產(chǎn)速度。由此所培養(yǎng)出來的水晶,就是所謂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通常多切割為芯片(chips)供作電子、電腦、通訊工業(yè)用途;也有人稱為養(yǎng)晶(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雖是使用不同的名詞,其實講的是相同的東西。一般,工業(yè)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約需三公分左右,即30mm,需要約40天左右的時間來成長。若要供作珠寶業(yè)來磨成十公分(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約需120~180 天也就夠了。但是,這都是在人為控制下最理想的環(huán)境中,才有可能有這種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沒有這么樂觀,因為原料、水質、溫度、壓力等等的條件一直在變化當中,很難得達到理想狀況,通常都需要數(shù)萬倍、或是數(shù)百萬倍的時間,才能達到相同的成長。這也是為什么地質年齡動則以百萬年為計算基數(shù),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貴之處。正常的水晶在生長時,多可以發(fā)現(xiàn)和柱形尖端輘線平行的生長紋(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巖洞中的生長空間多狹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時,或地殼變動時,甚至容易遭到其它礦石的擠壓,常常會壓迫產(chǎn)生不同的晶面。還有,當水晶還是在液態(tài)狀的時候,常常也會包覆著其它的礦石、泥灰一起結晶成長,如金紅石(稍后變成發(fā)晶)、火山泥灰(稍后變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請不要視為瑕疵。
![]()
水晶,常常也被翻譯稱為石英(quartz),其實在物理性及化學性上,都是相同的東西。許多地質學老師,在習慣上,就把不透明、巖石狀的稱為石英,而透明的稱為水晶。這種輕微的分辨,并不是很重要,因為基本上都還是相同的東西。那么天然水晶與百貨公司里展示的水晶玻璃飾品、酒杯……有什幺不一樣呢?同樣都是閃閃動人,但天然水晶有兩個特點是一般的水晶玻璃沒有的——是它能產(chǎn)生電流效應,也就是能形成所謂的磁場、能量;二是天然水晶能儲存、記憶某些信息。并且還能將這樣的信息擴大及傳遞,結合宇宙間我們未知的力量,進而達成我們的心愿。科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電流通過由二氧化硅構成的芯片時,振頻便會不斷產(chǎn)生,而形成肉眼看不見的震蕩效果,進而產(chǎn)生傳遞作用。所以從一九四○年代末期開始,人類便開始將芯片運用在各種領域,從石英表、替代真空管的電晶體收音機、電視機,還有最前衛(wèi)的電腦、各項電子設備、微波控制系統(tǒng)、汽車電子自動燃火器等。
運用天然水晶的能量算是一種迷信?還是巫術呢?所謂的靈性功能到底是商人耍的噱頭?還是真有其事?經(jīng)過人們幾十年的接觸與體驗,了解到其實這所謂的靈性功能跟命相、星座學一樣,都是一種統(tǒng)計學,很早以前就有人發(fā)現(xiàn)水晶的這個特性,而經(jīng)過世界各地眾人多年的經(jīng)驗累積,便歸納整理出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些信息,尤其水晶跟色彩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色彩治療又被廣泛運用在最近歐美流行的新時代運動、靈修及人體輪脈、風水五行上,而水晶之所以能有避邪化煞的作用,乃是在于他本身產(chǎn)生高頻率的震動,而另一個空間里的一些不干凈的東東都是一些頻率低的靈,他們不喜歡逗留在高頻率的環(huán)境中,當然就會回避或離開,加上作者自己親身也有一些體驗,更加相信水晶在某些范圍內的磁場功能的確存在!看你如何去正確運用它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