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早醒等。有研究表明,持續(xù)1周失眠會變得急躁、恐懼、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時可出現定向障礙或共濟失調,并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嚴重的精神障礙。連續(xù)失眠還會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進而影響會功能。
有人曾對失眠癥患者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發(fā)現失眠癥患者癥狀自我評量表中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分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增高,說明心理社會因素與失眠有著密切的聯系。
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隨著人類逐步邁進現代社會而日益凸顯出來。在種種外在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一些人失去了心靈的平衡和寧靜。按一般常理,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應該有三個知心的好友,而這些好友應達到三個條件:有基本一致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共同談個人隱私;當有心理困難,好友能無數次相互訴說。而在深圳這種特殊的移民環(huán)境中,要找到“如有20年交情的好朋友”是很有難度的。在壓力無法發(fā)泄的背景下,處在一個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的環(huán)境中,這些都是心理健康出現一定問題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經濟發(fā)達,地受到的文化沖擊比內地明顯,轉型期帶來問題嚴重,因此心理衛(wèi)生問題嚴峻。由于心理社會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心理行為自我調適對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義。克服失眠的心理調適方法:
一、保持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心態(tài)。對社會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認識,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規(guī)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一醒節(jié)律。
三、創(chuàng)造有利于入睡的條件反射機制。如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泡腳、喝杯牛奶等,只要長期堅持,就會建立起“入睡條件反射”。
四、白天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習慣,如保持臥室清潔、安靜、遠離噪音、避開光線刺激等;避免睡覺前喝茶、飲酒等。
六、自我調節(jié)、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動,也可反復計數等,有時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時間,除老年人白天可適當午睡或打盹片刻外,應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則會減少晚上的上行睡意及睡眠時間。
另外,對于部分較重的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短期、適量地配用安眠藥或小劑量抗焦慮、抑郁劑。這樣可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