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男人资源av站_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_爱爱爱爱看视频_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_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_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_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_男人女人午夜视频免费_日本xxxx裸体xxxx_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電子科大論壇-非清水河畔

 找回密碼
 注冊(開放注冊)
查看: 68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計生支持者仍停留在清朝學者的水平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08-5-7 13:5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計生支持者仍停留在清朝學者的水平

何亞福

我在讀高中時,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是《治平篇》,這是清朝學者洪亮吉寫的,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專論人口問題的文章,寫于1793年,比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早了5年。

在《治平篇》中,洪亮吉首先指出,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社會較安定,而人口卻急劇增加:“治平至百余年,可謂久矣。然言其戶口,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視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視百年、百數(shù)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接著,洪亮吉以一家為例,指出人口增長過快必定會使土地、房屋及其他生活資料顯得越來越緊張的道理:“試以一家計之:高、曾之時,有屋十間,有田一頃,身一人,娶婦后不過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間,食田一頃,寬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計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婦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無傭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間,食田一頃,吾知其居僅僅足,食亦僅僅足也。子又生孫,孫又娶婦,其間衰老者或有代謝,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間,食田一頃,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視高、曾時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其間有戶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勢亦足以相敵。”

1793年,清朝人口達到3.1億,而且,當時清朝的領土面積比現(xiàn)在中國還大,洪亮吉就深深為“人口過多”而憂慮了。半個世紀以后的1850年,當時清朝人口達到前所未有的4.3億,另一位清朝學者汪士鐸驚呼:“人多之害,山頂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開深菁,猶不足養(yǎng)。天地之力窮矣!” 在汪士鐸看來,中國能養(yǎng)活的人口恐怕不會超過6億;然而在今天,中國不但養(yǎng)活了13億人口,而且人們的生活水平比汪士鐸時代不知提高了多少!

近年來,我在與計生支持者進行辯論時,他們也常常使用類似的方法來論證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說什么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就會發(fā)生“人口爆炸”;說什么人口越多,人均耕地就越少,農民就越窮。他們的水平,其實也沒有超出洪亮吉和汪士鐸的水平。

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洪亮吉、汪士鐸不懂得除了農業(yè)以外,大量的人口還可以從事工商業(yè),他們不懂得科技的進步可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更不懂得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育意愿會降低,即“發(fā)展是最好的避孕藥”。洪亮吉、汪士鐸不懂得這些道理并不奇怪,因為他們畢竟是100多年甚至200多年以前的人物;然而,當代計生支持者仍不懂得這些道理,確是令人奇怪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開放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手機訪問本頁請
掃描左邊二維碼
本網(wǎng)站聲明
本網(wǎng)站所有內容為網(wǎng)友上傳,若存在版權問題或是相關責任請聯(lián)系站長!
站長電話:0898-66661599    站長聯(lián)系QQ:12726567   
站長微信:hainanok
請掃描右邊二維碼
www.myujob.com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電子科大論壇-非清水河畔 ( 瓊ICP備10001196號-2 )

GMT+8, 2025-11-5 16:08 , Processed in 0.3791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園招聘信息

© 2001-2020 電子科大論壇-非清水河畔校園招聘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