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咸肉用清水漂洗并不能達(dá)到咸肉退咸的目的,應(yīng)用鹽水來浸泡。只是所用鹽水的濃度要低于咸肉中所含鹽分的濃度。漂洗幾次,咸肉中所含的鹽分就會逐漸溶解鹽水中,最后再以淡淡的鹽水清洗一下就可烹制了。
貝類魚類將貝類,如蛤蜊、田螺及蚌之類泡在水中,同時再放入一把菜刀或其他鐵器,貝類動物就會把泥沙吐出來,一般2至3小時即可;將活泥鰍放入清水中,滴入幾滴菜油,1分鐘后,泥鰍即可將體內(nèi)的泥土排除干凈;洗黃魚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剖腹,只要用兩根筷子從魚嘴插入魚腹,夾住腸子后攪數(shù)下,便可以往外拉出腸肚,然后洗凈即可。
田螺又名香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溝里。為滿足人們需要,近年有的地方已發(fā)展人工養(yǎng)殖。田螺個體不大,肉不多,其真正的肌肉只是螺口伸出來的頭和足,因此在吃田螺時,我們只吃其肉,棄五臟而不吃。
田螺是卵胎生的,其卵在雌體的輸卵管內(nèi)受精,并發(fā)育為小田螺,然后才生出來。春夏之交,田螺一般都懷仔,所以有“三月田螺一肚仔”的說法。只有六、七月后,田螺的產(chǎn)仔期過去,才慢慢肥壯起來。到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田螺最肥滿之時,吃進(jìn)去又沒有滿腹小田螺仔的掃興之感。
田螺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據(jù)分析,每百克螺肉含蛋白質(zhì)18.2克,脂肪0.6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其中鈣的含量特別高。
田螺又是一種藥用動物。據(jù)記載,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本草綱目》說“田螺利濕清熱,止渴醒酒,利大小便;治腳氣、黃疸。”民間根據(jù)田螺有“清濕熱、利小便”等之作用,常應(yīng)用于治療小便不暢、黃疸、中耳炎、痔瘡等癥。但因田螺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虛寒之人不應(yīng)多吃。
風(fēng)味田螺
★廣式傳統(tǒng):紫蘇沙茶醬田螺
材料:田螺,紫蘇葉、沙茶醬,蒜茸、豆豉等少量。
做法:將鑊燒紅,放油落鑊,把蒜茸、紫蘇葉、沙茶醬、豆豉等倒入鑊中,爆香,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濺入滾水,用精鹽調(diào)味,炒至熟透,勾芡加包尾油、麻油和勻上碟。
★西醬中用:黑椒豉香田螺
材料:田螺,黑椒汁、豆豉等
做法:同上,只是加入西餐常用的黑椒汁,增添田螺香味。
廣西風(fēng)味:五香田螺
材料:田螺、花椒、茴香、胡椒粉,糖、醋、醬油、精鹽、黃酒、姜末、蔥花、蒜末等少量。
做法:1、蒜粒用油炸至金黃出香味。紫蘇、假蔞葉洗凈切碎。2、炒鍋下油,下花椒、茴香煽出香味后,倒入田螺急火快炒,2—3分鐘后,撒入糖、鹽,烹入醋、醬油,并加姜末、蒜末翻炒片刻,燜煮15-20分鐘,起鍋。3、上碟以后,要撒上蔥花、味精、胡椒粉,使之更鮮美。
湖南做法:蒜蓉剁椒田螺
材料:田螺、湖南剁椒醬,姜末、蔥花、蒜末、粟粉、糖、鹽、醋等少量。
做法:1、田螺用蔥、姜水略灼,晾干水。2、炒勻香蒜、辣椒醬,加入少量粟粉、糖、鹽、醋等,再加入田螺及料酒,炒熟,勾芡。
生炒田螺
田螺買回家后,一定要先用清水養(yǎng)一兩天,讓它吐出內(nèi)臟的泥沙。炒前要將田螺的尾殼敲開,使螺口與螺尾通氣,便于食用時,用嘴一吸就把螺肉吸出。
無論什么樣的風(fēng)味,生炒田螺必下紫蘇葉。它本身有特殊的清香,可以在炒的過程中快速去除腥味、泥味,而保留肉香,非常適合用于煮魚、田螺、河蚌等。炒田螺常用的佐料還有姜末、蔥花、蒜末等。
再配上一斤燒酒! |
|